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藝術論文 > 正文

解析電影《犬之島》的人狗日英雙語對白

作者:汪海濤來源:《視聽》日期:2019-04-11人氣:3275

《犬之島》是韋斯?安德森的第二部定格動畫長片,該片同樣彰顯了其在敘事、色彩、配樂等方面的強烈個人風格。例如,在敘事方面,該片沿用了章節(jié)式結構,全片由一個序幕和四個小章節(jié)組成,加之場景重復、事件閃回等時間節(jié)點的彰顯,建立起了電影多幕式的形式架構。在色彩運用上,雖然《犬之島》放棄了標志性的高飽和度色彩,但仍然具有強烈的表現主義風格。在配樂上,《犬之島》仍然體現出導演對上世紀60年代歐美搖滾團體的音樂作品的偏愛,影片中使用了西岸流行實驗藝術樂隊在1966年發(fā)行的單曲“我不會傷害你”,曲中的心跳聲在電影中反復出現,例如在“流浪狗的初次沐浴”這個儀式性事件之后,心跳聲的出現非常符合流浪狗當時的心理活動,繼續(xù)發(fā)揚了韋斯·安德森“讓音樂全程參與電影創(chuàng)作,達到配樂與電影場景完美融合”的創(chuàng)作理念。

雖然《犬之島》在敘事、色彩、配樂方面延續(xù)了韋斯?安德森一貫的創(chuàng)作風格,但是該片仍有其獨到之處,亦即影片中人狗日英雙語對白的設置。電影一開始就告知觀眾其語言設定:所有的狗都“講英語”,而人類講日語且都不翻譯成英語,除了某些情形中,由留學生或者同聲傳譯人員進行翻譯。也就是說,作為人類的(非日語母語)觀眾,將聽不懂影片中同樣身為人類的角色所說的語言。作為一部英語母語電影,這種設置不僅是韋斯?安德森導演生涯中的創(chuàng)新之舉,與其他同樣以狗為主角的電影(如《萌寵大機密》、《忠犬八公》等)橫向比較也可見其前衛(wèi)之處。這種雙語設置在關于《犬之島》的諸多討論中雖都有提及,但都沒有深入解析。本文認為,人狗日英雙語對白的設置是韋斯?安德森在色彩、構圖等手法之外,在電影創(chuàng)作手法上的一種全新嘗試。狗講英語的設置主要目的在于塑造“富有人性”的狗角色,建立觀眾與狗角色之間的共情;而人講日語則是影片最具“表現主義色彩”的設計;另外,從電影語言修辭的角度看,“狗講英語、人講日語”的設置既是比喻(“以狗喻人”),又形成人狗兩個“社會”的對比,凸顯出希崎市表面文明背后的人性陰暗、垃圾島表面頹敗之下的人性光輝。

一、狗角色講英語:塑造角色性格,建立“人狗共情”       

由人本主義創(chuàng)始人羅杰斯提出的“共情”概念,指的是一種能深入他人主觀世界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我們更容易得到來自同一群體的其他成員的認同和支持,對不屬于自己群體的人則通常更難產生共情, 甚至會出現幸災樂禍的情況(Cikara & van Bavel,2014)。那么,在一部人類和動物共同參演的電影中,如何顛覆人類中心主義敘事,使觀眾更多的與動物角色建立認同從而產生共情呢?

一項關于“電影類型與受眾接受”的研究指出,建構電影內容認同與觀影快感的基礎文本體系,是由影片的題材、主題/價值體系、人物設置、情節(jié)設置、敘事模式、視覺造型和影像風格(電影語言/修辭)等要素構成的。也有學者在研究“受眾對電視劇人物認同心理”時指出,受眾對一部電視劇產生持久觀看興趣的最重要審美因素之一就是對劇中人物的認同。人物是全劇的核心因素,是全劇主題思想的形象承載物[7]。不難看出,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人物設置都是影響觀眾獲得快感、建立認同、產生共情的一個關鍵因素。

與此同時,人物設置又受到電影對白的影響。作為人們日常交流的重要媒介,電影對白能夠準確反映出人物之間的基本沖突,推動劇情的不斷發(fā)展。在電影中不同人物只有通過對白才能夠準確表達自身的身份、地位以及性格特點。電影《犬之島》不僅從整體上設置狗角色講英語對白,而且在某些臺詞設計上也著力于塑造比較飽滿的狗角色,它們的性格和品質對于“人狗共情”的構建至關重要。

垃圾島上說英語的狗主要是“首領”(Chief)、“君主”(Rex)、“公爵”(Duke)、“國王”(King)以及“老板”(Boss),因為篇幅限制,主要討論首領、君主和公爵。影片中,雖然五只狗認為“我們所有人都是首領”,但其實君主才像真正的首領。在電影一開始,在“狗多肉少,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的時刻,君主說:“在像瘋狗一樣互相攻擊之前,先看看袋子里有什么吃的,也許里面的東西不值得拼命”。雖然最后還是沒有避免開戰(zhàn),但仍然體現出君主足智多謀、在混亂中力圖維持秩序的領袖氣質。此外,看到受傷的小男孩,即使又饑又病,君主依然說“Dogs don’t eat their masters(狗不吃主人)”。這句英語臺詞用的是一般現在時,因此“狗不吃主人”就像是太陽東升西落的客觀規(guī)律一樣,不容辯駁,凸顯出君主的堅持原則和一身正氣。首領作為狗群中唯一的流浪狗,其對白也充分體現了他粗俗的一面。當狗群里滿是悲觀言論時,首領鼓舞士氣的方法可謂“言行一致”。首領說:“You make me sick(你們讓我惡心)”,同時,就真的吐了,既表現出首領的粗俗,又達到了一定的幽默效果。接著,首領又說:“I’ve seen cats with more balls than you dogs(我見過的貓都比你們這幾條狗有種)”,首領用的是balls,這個單詞在非正式語體中指男性睪丸,說一個人沒有balls,就是說一個人“沒種”,“不是個男人”,這個詞經常被用在俚語土話中,在這里可以體現出首領作為流浪狗的身份和他不同于其他家養(yǎng)狗的粗俗性格。另外,首領的口頭禪“I bite(我會咬人)”,也很能凸顯他身為流浪狗的野性、桀驁不馴,為后來首領“歸順”小男孩的轉折埋下了伏筆。公爵的突出特征是傳播謠言,在電影中他的標志性臺詞是:“You heard the rumor, right? about…(你們聽說了吧?關于……的傳言?)”他是狗群中一切謠言的源頭,如果把垃圾島比作老舍筆下的“茶館”的話,公爵絕對是“茶館”里的“萬事通”,是最具“市井氣息”的狗。

可以說,導演在電影中塑造了一個“仿人類社會”的垃圾島社會,君主、首領、公爵,每只狗身上都具有人類的某些特征,都“富有人性”:正義感、原則性、野性、市井氣。而正是因為它們所講的(標志性)英語臺詞,這些特征才更能得到大多數觀眾的認同,使觀眾與狗角色產生共情,不幸災樂禍,而是從心底或敬佩、或同情垃圾島上狗群的遭遇。如果讓人類角色講英語而讓狗角色講日語(或觀眾聽不懂的其他語言),共情的效果會大打折扣。

二、人類角色講日語:表現主義新嘗試  

《犬之島》作為一部英語母語的電影,“人講日語”、“狗講英語”的設定使觀眾容易和電影中的狗角色產生共情,但卻阻礙了觀眾與影片中人類角色的情感交流??紤]到本片中大量的政治諷喻,導演想讓觀眾與人類角色之間產生“隔膜”有可能是導演原本就想達到的效果。尤其是考慮到韋斯?安德森在電影風格上深受德國“表現主義電影”流派的影響,其影片都具有強烈且鮮明的“表現性風格”。因此,將人類角色設置成讓(非日語母語)觀眾聽不懂的日語,并且不翻譯成英語,可以說是他在表現主義電影手法上的一種全新嘗試。

表現主義電影反對客觀寫實的表現手法,主張摒棄常規(guī)的影像形態(tài),而以特殊的拍攝角度、明暗反差極大的光影、傾斜倒置的構圖以及大量的主觀鏡頭來表現非理性的社會現實,特別是揭示人物內心世界的狂亂。影片《犬之島》在刻畫小林市長這個人物時,在一系列描繪市政大廳的對稱構圖之后,小林一出場就是傾斜的構圖,小林雙目怒睜,光打在他的雙眼四周,襯托出了臉部的陰影----這正是表現主義電影的常用手法:斜射的燈光照明,棱角分明的畫面構圖和咄咄逼人的物象,都成為反映人物的恐俱、緊張和不正常的精神狀態(tài)不可或缺的手法。小林一張嘴就用奇怪語調說著觀眾聽不懂的日語臺詞,此時日語臺詞甚至其語調就像構圖、光影、拍攝角度一樣,成了導演塑造人物、構建新的時空環(huán)境的主觀表現手法,一方面刻畫了一個反面人物小林及其陰暗的心理活動,另一方面也營造出市政大廳里充斥著的、因為狗疫情肆虐保狗派和反狗派各方勢力劍拔弩張的緊張氛圍。不過,有趣的是,在小林市長一大串的日語臺詞之中居然夾雜著一個英語母語觀眾有可能聽懂的單詞:“リスペクト”(尊重),這個單詞是日語中的英語外來詞,簡單來說,也就是英語單詞Respect(尊重)諧音而成,其日語發(fā)音非常接近英語發(fā)音,因此英語母語觀眾極可能聽懂。日語中本身有表示尊敬的單詞,如尊敬(そんけい),但是電影臺詞卻采用了一個源自英語的外來詞,不得不說是很刻意的設計。另外,在塑造小林市長的助手時,電影所采用的表現手法也讓人很容易聯想到電影《卡里加里博士》中的夢游人凱撒,“面容憔悴,深陷的黑眼眶中露出呆滯的、令人恐懼的目光”。然而在塑造小男孩阿塔里這個人物時,陰暗濃烈的畫風突然變得清新,雖然同樣講日語,但阿塔里似乎可以被狗群理解,對比語調奇怪、故作姿態(tài)的小林市長、以及“陰著臉”不怎么說話小林助手,阿塔里語調大多數時候都平淡穩(wěn)和,可見,小林市長(及其助手)和阿塔里被塑造成了兩類人物,他們的內心世界在不同表現手法的刻畫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三、“狗講英語、人講日語”,彰顯電影語言修辭藝術 

廣義的電影語言是是一種綜合性的語言,包括對白、獨白、畫外音、音樂等聽覺語言,以及符號語言、肢體語言、情景語言等視覺語言。狹義的電影語言是電影的臺詞,也即是電影對白,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形式和言語交際行為,對電影臺詞的修辭就是對電影臺詞所做的綜合藝術加工,包括語音、詞匯、語法和修辭格等修辭手段。比如馮小剛電影中的電影臺詞就經常使用“語音修辭手段”,采用了大量的方言,使電影更具幽默效果。再如電影《五朵金花》的白族語,《阿詩瑪》的彝語等,方言在這些電影中也成為一種修辭手段,屬于“多種語言薈萃的電影修辭雜糅現象”。從這個角度講,《犬之島》中“人講日語、狗講英語”的整體設置本身就是一種電影語言修辭手段,也屬于多語言薈萃的電影修辭雜揉現象。 

具體來說,人狗日英雙語對白的設置還體現出了比喻、對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比喻是以事物之間的相近或相似之處作為著眼點,通過某一事物的形象來表現和描繪另一事物,進而更好地凸顯事物的本質特征。恰當的比喻能夠增強臺詞的畫面感與生動性,有利于彰顯事物或人物的內在本質。在一個人和狗共同參演的電影中,讓狗講英語,而讓人講觀眾聽不懂的語言,從修辭角度講,最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以狗喻人。影片用垃圾島比喻人類社會,用垃圾島上生活的性格各異的狗比喻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以狗喻人甚至也體現在狗名字上:首領、君主、國王、公爵、老板,每一個都是人類社會不同文明階段的權力象征,五只狗淪落垃圾島的命運也象征著人類社會文明的衰落。另外,影片中多次出現狗吹口哨的情節(jié),這是以狗喻人的點睛之筆。

讓人類角色講日語的設置也充滿隱喻。人說日語不是問題,問題是,當狗說一種幾乎全世界都聽得懂的語言時,不管人類角色說哪種語言,都會形成矛盾沖突性,形成一種不自然性,對觀者造成一種感官和心理上的不適性。觀眾聽不懂講日語的人類角色,因而人類角色變得“不可解”,加上電影所鋪墊的“政治陰謀論”基調,以及在刻畫小林、小林助手以及其他反狗派時所采用的構圖、鏡頭、光影等手法,“不可解”的人類角色象征著一種“未知的恐懼”。如果讓人類角色和狗角色一樣講英語的話,電影會失去其原有的“表現主義”色彩,隱喻也蕩然無存。

除了比喻,人狗日英雙語對白的設置也造成了電影中人類角色和狗角色的對比。對比是把兩種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的一種辭格。在電影中把不同的事物或形象,用鮮明對比的方式加以比照,目的是突出一方或雙方的明顯的特征,著力揭示出蘊藏在當中的思想內涵。把講英語的狗比作“人”,就造成了兩類“人”之間的對比。垃圾島上講英語的“人”和希崎市講日語的人一樣,具備一般意義上的人所具有的很多屬性,比如,社會性或群居性(五狗聯盟)、散播謠言(公爵)、求偶(首領)、建立家庭(護衛(wèi)犬點點)、道德性(君主)、從眾性(老板、公爵)等等。最重要的是,垃圾島上的“人”總是踐行人類高級文明社會才有的行為:投票。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希崎市小林政府一手遮天,毒害科學黨代表渡邊,秘密研制病毒引發(fā)狗疫情,洗腦人民,散播反狗言論,實施狗族大清洗。兩類“人”、兩類“社會”的對比,凸顯出希崎市表面文明背后的人性陰暗、垃圾島表面頹敗之下的人性光輝。

韋斯?安德森被譽為“鬼才導演”,其電影作品具有極其鮮明的個人風格:對稱式構圖、鮮明的色彩以及標志性的俯拍鏡頭等。而電影《犬之島》另辟蹊徑,人狗日英雙語對白的設置是韋斯?安德森在電影創(chuàng)作方面的全新嘗試,使其個人化標簽不再局限于構圖、色彩以及鏡頭等,不僅豐富了其電影表現手法,也為其他同類電影樹立了典范,打開了一個全新的視角。



本文來源:《視聽》:http://xwlcp.cn/w/qk/9501.html

網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