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時代公共傳播中人文關懷的缺失
新媒體時代,媒體信息量之大,更新速度之快,讓人應接不暇的同時也造成了媒體新聞倫理的缺失。信息的爆發(fā)性傳播尤其是二次傳播,如果忽視了信息傳播過程中對被采訪者和受眾的人文關懷,就會傷害當事人及家屬。
2015年7月28日,一篇名為“最美鄉(xiāng)村教師候選郜艷敏:被拐女成為山村女教師”的報道被網(wǎng)友翻出,引發(fā)巨大爭議,河南姑娘郜艷敏也重新回到公眾的視野。她在22年前被拐賣到河北曲陽下岸村,后成為該山村小學唯一的女教師。三年前的這篇報道,如今經(jīng)過大范圍傳播而重新發(fā)酵,帶來了“郜艷敏教學水平低下”“挪用捐款”“刻意敗壞村子形象來博取同情”等大量指責言論,將她再次拖入輿論的漩渦中。這篇報道本身,確實已經(jīng)偏離了懲惡揚善的初衷,而且在價值觀和言辭使用上的確有偏頗,但是,對這一報道的評論和過度傳播不該成為肆意挖掘身世、再揭傷疤的理由,更加不該使受害者因為報道而受到二次傷害。
這一事件社會關注度極高,是各家媒體競相報道的重點。這種新聞題材存在其特殊性,雖與災難新聞的報道不同,但是它也同樣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以人為本”是所有原則中最重要的。新聞報道中的“以人為本”就是要關注事件中的生命個體,維護和尊重受害者和被采訪者的權益和尊嚴,從精神和心理層面將事件對當事人的危害降到最低,不應該對受害者家屬造成二次傷害。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jù)?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yè)經(jīng)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shù)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