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其他論文 > 正文

三個廣西速生鄉(xiāng)土闊葉樹種制漿造紙性能研究

作者:李智,胡拉,應廣東,徐慧蘭,吳東山,陳虎,顏培棟,王躍,何水淋,陳杏娟,楊章旗來源:《中國造紙》日期:2025-04-28人氣:20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紙及紙板生產國和消費國,2023年,我國紙及紙板的生產量和消費量分別為12 965萬和13 165萬t,生產量約占全球總量的30%。制漿造紙行業(yè)是典型的資源密集型產業(yè),林漿紙一體化是促進行業(yè)低碳化、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途徑之一,而原料的持續(xù)穩(wěn)定供應是實現(xiàn)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前。我國的再生紙漿已基本實現(xiàn)自給自足,但品質較高的木漿對外依存度高,2023年進口木漿占比達54.4%,紙漿林原料缺口大。廣西地區(qū)林地資源豐富、水熱條件優(yōu)越,具有約占全國林地總面積5%的林地,木材產量占全國40%以上,因此,廣西地區(qū)紙漿林的開發(fā)利用是實現(xiàn)我國漿紙原料本土化的關鍵舉措之一。目前,桉樹是廣西木漿生產的主要來源,但在可持續(xù)發(fā)展要求下,桉樹人工林木材的產量短期內難以繼續(xù)擴大,且制漿造紙行業(yè)還將長期面臨人造板行業(yè)的原料競[3-4]。因此,制漿造紙用新原料樹種的開發(fā)利用已勢在必行。

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黑格(Albizia odoratissima)和大葉櫟(Castanopsis fissa)是廣西適生范圍廣、生長速度快的主要鄉(xiāng)土闊葉樹種。米老排具有干形直、材質優(yōu)和抗性強等特[5];黑格屬于固氮樹種,與其共生的根瘤菌具有固氮功能,能起到改良土壤的作[6];大葉櫟具有樹干通直、萌芽力強和適應性強等特點,木材品質優(yōu)良,樹皮和殼斗可提取栲膠,是廣西優(yōu)先開發(fā)的鄉(xiāng)土樹種之[7]。早在20世紀90年代展開的研究表明,6~24年生米老排是優(yōu)良的制漿造紙原[58]。同時,相關木材性質分析表明,23年生米老排的纖維長度、長寬比和壁腔比分別為2.01 mm、78.68和0.79[9],黑格側枝的纖維長度、壁腔比和柔性系數分別為0.61 mm、0.75和59.8[10],33年生大葉櫟的纖維長度為1.17 mm[11],表明這3個樹種的木材纖維品質均處于較好和優(yōu)良等級區(qū)間內?,F(xiàn)有研究已初步證實,米老排、黑格和大葉櫟是較優(yōu)的制漿造紙原料,但受限于造林規(guī)模、林分蓄積量等因素,尚未實現(xiàn)其規(guī)?;瘧谩=陙?,速生鄉(xiāng)土樹種在遺傳多樣性分析、子代遺傳評價及選擇等方面均取得較大進,選育的4年生黑格優(yōu)良家系的平均胸徑和樹高分別達11.47 cm和11.25 m,為優(yōu)質紙漿林培育奠定了良好基礎,但尚缺少現(xiàn)有原料制漿造紙適用性的系統(tǒng)研究。

因此,本研究選取5~15年生的米老排、黑格和大葉櫟人工林為研究對象,以尾巨桉(Eucalyptus grandis × E. urophylla)為對照,通過對比分析不同林齡樣木的木材密度、纖維形態(tài)、制漿特性及造紙性能,綜合評價不同原料的制漿造紙適用性,為3個速生闊葉樹種在造紙領域的應用提供重要依據。

1 實 驗

1.1 實驗原料與試劑

米老排、黑格和大葉櫟樣木,分別取自廣西國有派陽山林場、廣西國有雅長林場、橫州市鎮(zhèn)龍林場的人工林林分。每個樹種選取4~5個不同林齡的樣木參與實驗,每個林齡選取1~3株樣木。作為對照的尾巨桉為7年生,取自廣西國有派陽山林場。樣木基本信息見表1。

表1  樣木基本信息
Table 1  General information of sample trees
樹種編號林齡/年胸徑/cm樹高/m
米老排ML-557.16.0
ML-8810.19.7
ML-121220.919.5
ML-131315.615.3
ML-141420.421.6
黑格AO-666.58.9
AO-101013.912.3
AO-121216.316.7
AO-151517.414.5
大葉櫟CF-6613.012.1
CF-8818.518.1
CF-111117.515.7
CF-131315.815.7
CF-151517.617.7
尾巨桉E-7720.725.2

氫氧化鈉、硫化鈉、鹽酸、硫酸、高錳酸鉀、碘化鉀、氯化鋇,均由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提供;硫代硫酸鈉,由天津奧普升化工有限公司提供。以上試劑均為分析純。

1.2 實驗儀器與設備

纖維分析儀(MORFI Neo,法國),實驗蒸煮器(TD1-15,容積15 L,咸陽通達輕工設備有限公司),抗張強度測定儀(L&W 066,瑞典),耐破度測定儀(BSM-1600,中建材智能自動化研究院有限公司),紙張撕裂度儀(DCP-SLY1000,四川長江造紙儀器有限責任公司),耐折度測定儀(Tinius Olsen MIT#1VS,美國)。

1.3 實驗方法

1.3.1 原料的采集與處理

在林地將樣木伐倒后,全部截成長度為1.3 m的木段,選取近梢部1~2個木段去皮、切片,用于纖維形態(tài)測定及制漿造紙實驗。在最頂端的木段大頭處截取厚度約5~10 cm的圓盤用于測定木材基本密度。

1.3.2 木材基本密度測定

依據GB/T 1927.5—2021《無疵小試樣木材物理力學性質試驗方法 第5部分:密度測定》將圓盤加工成20 mm×20 mm×20 mm的木塊,測定木材基本密度。

1.3.3 纖維形態(tài)測定

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木片試樣,沿縱向切成火柴棍大小的木條,利用雙氧水/冰醋酸離析法制得木材纖維懸浮液,用纖維分析儀測定纖維長度、寬度和粗度。

1.3.4 蒸煮實驗

采用硫酸鹽法制漿,蒸煮工藝參照本公司現(xiàn)用生產工藝,結合多次蒸煮實驗,最終確定蒸煮條件為液比1∶3.5、硫化度28%。纖維分析表明,米老排的纖維長度較大(>1.5 mm),因此選用較高的用堿量(以NaOH計,下同,22%),而其余樹種用堿量為21%。將各組試樣的木片與蒸煮液均勻混合,裝入電熱回轉式蒸煮器中,先將溫度升至120 ℃,進行小放氣,排出蒸煮器內的空氣,消除假壓,之后繼續(xù)升溫至160 ℃,保溫時間180 min。

反應結束后,將漿料充分洗滌,采用平板篩分儀(篩縫寬度0.15 mm)篩選去除未煮開的纖維束類雜質,測定篩后的木漿得率,即為細漿得率。獲得的細漿經平衡水分后,分別按照GB/T 1546—2018《紙漿 卡伯值的測定》和GB/T 1548—2016《紙漿 銅乙二胺(CED)溶液中特性粘度值的測定》,測定木漿的卡伯值和黏度。

1.3.5 打漿抄片及紙張物理強度測定

按照GB/T 29287—2012《紙漿 實驗室打漿 PFI磨法》對篩后木漿進行打漿實驗,打漿至游離度為(400±10) mL后,用TAPPI抄片器抄片,紙張定量為60 g/m2。紙張的撕裂指數、耐破指數、抗張指數和耐折度等物理強度指標,按照文獻[15]中的方法進行測定。

采用坐標綜合評定法計算物理強度指標的綜合得分值(Si[16],計算步驟如下。

1)將觀測值列成原始數據矩陣,以(Aij)表示。

2)將每列中的數據與該列數據中的最大值作商,即Aij/Amax,得出相應矩陣數據的相對值,該結果稱為“矩陣坐標(|aij|)”。

3)第i個數據點到標準點距離Pi式(1)計算,按照相同的重要程度,設定撕裂指數、耐破指數、抗張指數和耐折度的權重系數(K)分別為25、25、25和25。


Pi=i=1nK(1-aij)2
(1)

4)按照式(2)計算矩陣中各數據點到標準點間距離的和(Si)。


Si=i=1nPi2
(2)

2 結果與討論

2.1 木材基本密度和纖維形態(tài)

不同林齡樣木的木材基本密度和纖維形態(tài)如表2所示,圖1為3個鄉(xiāng)土闊葉樹種的纖維形態(tài)分布情況。綜合考慮制漿能耗和設備生產能力,制漿造紙企業(yè)一般選擇木材基本密度0.35~0.65 g/cm3的樹種作為較優(yōu)原[17]。由表2可知,除CF-8的基本密度略低于0.35外,各試樣的基本密度均在0.35~0.65 g/cm3范圍內,表明5~15年生的3個速生闊葉樹種均適于制漿造紙。黑格的木材基本密度為0.442~0.586 g/cm3,高于米老排(0.399~0.482 g/cm3)和大葉櫟(0.342~0.526 g/cm3),作為紙漿林培育時在木材干物質量生產上具有明顯優(yōu)勢。與桉木相比,AO-10、AO-12、AO-15及CF-15的木材基本密度高出1.2%~12.7%,而其余樣木基本密度低7.3%~34.2%。隨著林齡增加,木材基本密度整體呈上升趨勢,與黑木相思、火炬松等其他樹種的研究結果相一。

表2  不同林齡米老排、黑格和大葉櫟的木材基本密度和纖維形態(tài)
Table 2  Wood basic density and fiber morphologies of Mytilaria laosensisAlbizia odoratissima, and Castanopsis fissa of different ages
原料木材基本密度/(g·cm-3纖維長度/mm纖維寬度/μm長寬比纖維粗度/(mg·100 m-1
ML-50.3991.5927.458.018.60
ML-80.4081.7031.653.823.88
ML-120.4081.5635.743.729.30
ML-130.4821.5335.742.928.31
ML-140.4291.5634.745.027.76
AO-60.4421.1016.965.18.66
AO-100.5350.8215.652.68.00
AO-120.5640.9316.855.49.03
AO-150.5860.8917.850.09.84
CF-60.4050.8823.238.014.02
CF-80.3420.8622.538.212.56
CF-110.4730.9720.746.911.00
CF-130.4161.0222.046.412.26
CF-150.5260.9321.942.512.73
E-70.5200.7315.447.47.12

注   纖維長度和寬度均為加權平均數。

圖1  不同林齡米老排、黑格和大葉櫟的纖維形態(tài)分布圖

Fig.1  Distribution diagram of fiber morphologies for Mytilaria laosensisAlbizia odoratissima, and Castanopsis fissa of different ages

纖維形態(tài)是決定紙張物理強度的重要指。由表2可知,3個闊葉樹種的纖維長度為0.82~1.70 mm,均超過桉木(0.73 mm);長寬比為38.0~65.1,均滿足造紙原料纖維長寬比大于35的基本要求。因此,從纖維基本形態(tài)考慮,3個樹種均適于制漿造紙。

此外,由表2圖1還可知,3個樹種相比,米老排的纖維平均長度(1.59 mm)分別較黑格和大葉櫟高69.1%和71.0%,纖維長度分布較為集中,纖維平均粗度(25.57 mg/100 m)分別是黑格和大葉櫟的2.9和2.0倍,纖維明顯較長、較粗;黑格纖維的平均寬度(16.8 μm)分別比米老排和大葉櫟低49.1%和24.0%,纖維寬度分布較集中,長寬比(55.8)分別較米老排和大葉櫟高14.6%和31.6%,粗度(8.88 mg/100 m)與桉木接近,纖維形態(tài)更為細小。

對于3個速生鄉(xiāng)土闊葉樹種而言,纖維形態(tài)隨林齡的變化在不同樹種間存在差異。隨著林齡的增大,米老排和黑格纖維的長寬比呈降低趨勢,而纖維粗度則呈上升趨勢;米老排的纖維寬度呈上升趨勢;大葉櫟的纖維長度和長寬比均呈上升趨勢;其余指標呈波動式變化,且變化幅度相對較小。此外,不同林齡樣木的纖維長度和寬度的分布狀況整體上無明顯差異。

2.2 制漿特性

不同林齡樣木所制備木漿的基本性能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各組樣木的細漿得率為40.7%~54.2%,均超過40%,3個闊葉樹種屬于細漿得率較高的制漿原料,其中黑格木漿和大葉櫟木漿的平均細漿得率分別為48.6%和47.1%,與對照樣桉木漿(47.5%)接近;米老排木漿的細漿得率略低,平均值為43.6%。黑格木漿的殘堿量(10.0~13.8 g/L)和卡伯值(18.0~21.4)均較高,其平均值分別比其他2個樹種及桉木高出33.6%~108.6%和5.9%~19.6%,表明黑格木材蒸煮比較困難,木質素不易被脫[22]。大葉櫟木漿的黏度(1 066~1 237 mL/g)較高,黑格木漿的黏度(892~987 mL/g)較低,而米老排木漿的黏度(947~1 093 mL/g)與桉木漿接近。

表3  不同林齡米老排、黑格和大葉櫟木漿的基本性能
Table 3  Properties of pulps from Mytilaria laosensisAlbizia odoratissima, and Castanopsis fissa of different ages
原料細漿得率/%殘堿量/(g·L-1黏度/(mL·g-1卡伯值
ML-544.7±1.610.1±0.851067±7815.3±0.8
ML-845.3±1.19.9±0.801093±6716.0±0.8
ML-1240.7±1.77.2±0.35981±5219.4±1.2
ML-1343.7±1.310.1±0.71947±5517.1±0.8
ML-1443.4±1.08.0±0.471081±4817.7±1.0
AO-654.2±2.113.8±1.13964±6718.0±1.3
AO-1048.1±1.513.5±1.05987±5619.4±1.2
AO-1247.3±1.210.0±0.85892±5120.8±1.9
AO-1544.6±1.011.1±1.04901±7021.4±1.9
CF-647.1±1.35.2±0.321224±8119.5±1.0
CF-849.0±1.28.6±0.291092±7317.8±1.0
CF-1146.2±1.15.2±0.421066±6216.4±1.1
CF-1347.2±1.05.1±0.341237±7520.8±1.3
CF-1545.9±0.94.9±0.521229±4919.3±1.2
E-747.5±1.26.1±0.411022±6616.6±1.0

表3還可知,隨著林齡的增加,米老排木漿和大葉櫟木漿的細漿得率整體呈現(xiàn)先上升后下降趨勢,均在8年生時達到最大值45.3%和49.0%,該變化趨勢與落葉松木漿的相關研究結果一[22],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制漿原料的纖維含量。AO-6的細漿得率(54.2%)遠高于其余3組黑格試樣,這主要是因為其木材基本密度較其余試樣低了17.4%~24.6%(表2),從而導致成漿效率更高。米老排、黑格和大葉櫟木漿的最小卡伯值對應林齡分別為5、6和11年,此時木漿中殘余木質素較少,表明生長早期形成的木材,其脫木質素程度較高,蒸煮效率較

2.3 紙張性能

不同林齡闊葉木漿所制備紙張的物理性能如圖2所示。由圖2可知,盡管米老排纖維長度遠大于黑格和大葉櫟(表2),但其紙張的整體強度指標未表現(xiàn)出明顯的優(yōu)勢,表明除了纖維長度外,纖維結合力、纖維本身的強度和纖維在紙張中的排列也會影響紙張整體強[23-24]。不同林齡米老排所制紙張的撕裂指數整體上與桉木所制紙張接近,變化規(guī)律不明顯,ML-13所制紙張撕裂指數最大(8.71 mN·m2/g)。隨著林齡的增加,米老排所制紙張的耐破指數、抗張指數和耐折度變化基本一致,整體呈下降趨勢,5年生米老排所制紙張的強度指標數值最高,其耐破指數、抗張指數、耐折度分別為7.14 kPa·m2/g、110 N·m/g和2 108次,而13年生米老排所制紙張的強度指標數值最低。綜合比較,以5年生米老排為原料所制紙張的整體強度指標較好。

圖2  不同林齡米老排、黑格和大葉櫟紙張物理性能

Fig. 2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paper from Mytilaria laosensisAlbizia odoratissima, and Castanopsis fissa of different ages

圖2可知,對于大葉櫟而言,11~15年生大葉櫟所制紙張的平均撕裂指數(7.77 mN·m2/g)較6~8年生大葉櫟所制紙張高20.9%,主要是由于6~8年生木材的纖維明顯較短(表2),而纖維長度是影響紙張撕裂度的重要因素之。大葉櫟所制紙張的耐破指數、抗張指數和耐折度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表現(xiàn)為6~13年生大葉櫟所制紙張的強度指標接近,耐破指數、抗張指數、耐折度平均值分別為6.84 kPa·m2/g、103 N·m/g和1 780次,而15年生大葉櫟所制紙張的強度指標較前者分別低22.5%、18.9%和76.5%。綜合各項指標,11和13年生大葉櫟所制紙張的整體物理強度較優(yōu)。

圖2還可知,不同林齡黑格相比,6年生黑格所制紙張的撕裂指數、抗張指數和耐折度均最高,分別為8.91 mN·m2/g、101 N·m/g和1 556次,耐破指數(6.70 kPa·m2/g)也較高,僅略小于12年生黑格所制紙張(6.86 kPa·m2/g)。6年生黑格所制紙張具有較優(yōu)的物理強度,這與其較大的纖維長度和長寬比(表2)相符。10年生黑格所制紙張的耐破指數、抗張指數和耐折度均最小,分別較最大值低17.6%、10.3%和72.2%。12年生黑格所制紙張的撕裂指數最小,比最大值低24.9%。隨著林齡的增加,黑格所制紙張的撕裂度、抗張強度和耐折度均呈下降趨勢,而耐破指數變化較小。綜合考慮各項強度指標,以6年生黑格為原料所制紙張的強度優(yōu)勢較為明顯。

基于坐標綜合評定法獲得的紙張物理強度綜合得分(Si)如圖3所示。研究表明,綜合得分值越小,表明綜合物理強度越。由圖3可知,各組試樣的綜合得分值(0.59~19.91)均小于桉木(21.25),表明3個速生闊葉樹種均可作為造紙行業(yè)的新原料。不同林齡的試樣相比,ML-5、ML-12、AO-6、CF-6、CF-8、CF-11和CF-13的綜合得分值明顯較低,紙張物理強度較優(yōu);ML-13、AO-10和CF-15的綜合得分值較高,紙張物理強度較低,與上述分析中的結論基本一致。綜上所述,以3個闊葉樹種生長早期形成的木材為制漿造紙原料,制備的紙張物理強度較優(yōu),表明其適于培育短輪伐期紙漿林。

圖3  基于坐標綜合評定法獲得的不同林齡米老排、黑格和大葉櫟紙張物理強度得分值

Fig.3  Results from coordinate integrative assessment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paper from Mytilaria laosensisAlbizia odoratissima, and Castanopsis fissa of different ages

3 結 論

本研究以5~15年生米老排、黑格和大葉櫟為研究對象,7年生尾巨桉為對照,通過對比分析不同樹種和林齡樣木的木材密度、纖維形態(tài)、制漿特性及造紙性能,綜合評價不同原料的制漿造紙適用性。

3.1 3個速生闊葉樹種的木材基本密度為0.342~0.586 g/cm3,纖維長度為0.82~1.70 mm,纖維長寬比為38.0~65.1,細漿得率為40.7%~54.2%,基于坐標綜合評定法獲得的紙張物理強度得分值(0.59~19.91)小于桉木(21.25),均為較優(yōu)的制漿造紙原料。

3.2 不同樹種相比,米老排的纖維長度(1.53~1.70 mm)較大,但米老排所制紙張整體強度指標未表現(xiàn)出明顯優(yōu)勢;黑格的木材基本密度(0.442~0.586 g/cm3)較大,殘堿量(10.0~13.8 g/L)和卡伯值(18.0~21.4)較高;大葉櫟的木漿黏度(1 066~1 237 mL/g)較高,大葉櫟所制紙張整體強度較優(yōu)。

3.3 不同林齡樣木相比,5年生和12年生米老排、6年生黑格以及6~13年生大葉櫟的制漿造紙性能較優(yōu),而13年生米老排、10年生黑格以及15年生大葉櫟所制紙張整體強度較低,表明3個速生闊葉樹種適于培育短輪伐期紙漿林。


文章來源:  《中國造紙》   http://xwlcp.cn/w/zw/24523.html

網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