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建筑論文 > 正文

黃河文化與水工程建設融合發(fā)展的實踐與思考——以黃河山東濱州段為例

作者:趙亞晗 曹川 李京岡來源:《黃河.黃土.黃種人》日期:2023-12-12人氣:1103

黃河文化的核心是黃河治理文化,主要表現形式是治黃水利工程。長期以來,黃河水工程作為黃河治理的實體建筑,人們對它更多的關注點在于強度和效用,過于強調水工程興利除害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忽視了水工程內在的文化屬性,對其在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中的效用發(fā)揮關注度較低?!饵S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對水文化遺產保護、治河技術成就展示等方面提出了要求。黃河文化與水工程建設融合發(fā)展是時代的呼喚,也是現實的客觀需求。


本文結合黃河山東濱州段實踐,探討如何將黃河文化與水工程建設進行融合發(fā)展。


黃河文化與水工程建設融合發(fā)展成就

以黃河山東濱州段為例,濱州黃河處于黃河下游,河道全長94 千米,流經6 個縣(市、區(qū)),水工程類型全、數量多,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黃河流域管理機構、沿黃各級黨委政府以高度的歷史自覺和主動精神推動文化建設創(chuàng)新發(fā)展,在黃河文化與水工程建設融合發(fā)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


挖掘黃河水工程遺址新時代文化價值

濱州歷史悠久、文化豐富,孕育了黃河文化和齊文化,是渤海革命老區(qū)中心區(qū)、渤海區(qū)黨委機關駐地,有底蘊深厚的紅色土壤,黃河沿線水工程遺址眾多。為此,黃河濱州段流域管理機構(濱州黃河河務局)和各級黨委政府,全面加強水工程遺址的保護開發(fā),讓水工程遺存煥發(fā)新時代光彩。


一是依托打漁張灌區(qū)引黃閘,建成打漁張閘群博物館,提煉出“團結、擔當、奉獻、卓越”的打漁張灌區(qū)引黃閘精神。


二是依據人民治黃從濱州起步史實,打造紀念公園——初心園,提煉出“不屈不撓、擔當使命、團結創(chuàng)新、永葆初心”的山東人民治黃發(fā)祥地精神。


三是做好重要水工程遺址開發(fā),鄒平齊東古城遺址黃河文化園被確定為國家AAA 級旅游景區(qū),依托百年梯子壩打造的鄒平梯子壩黃河文化主題園被山東河務局評為首批“山東黃河文化建設示范點”,被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確定為“治黃工程與黃河文化融合示范點”培育對象,列入全國第三屆水工程與水文化有機融合案例候選,網絡投票名列全國第八。


四是將重要水工程遺址及其文化內涵進行整合,出版濱州黃河水文化輯錄《回望黃河》等書籍。


賦予新建黃河水工程文化內涵

近年來,黃河濱州段市、縣河務局以“河惠濱州”文化品牌為引領,依托144 千米的黃河防洪工程,著重加強治黃文化陣地建設。尤其在黃河水工程建設管理的過程中,融入歷史、人文、防汛、法治、廉政、生態(tài)等多元文化元素。依托臨濱州城區(qū)段的區(qū)位優(yōu)勢,打造了“問汛黃河”文化廣場、初心園、黃河清風園、濱州市黃河法治文化陣地、西紙坊“濱州黃河記憶文化館”等文化陣地,整合資源形成了張肖堂險工河地融合文化風景區(qū)。黃河水工程與文化的有機結合,使濱州黃河岸邊既是文化點,又是景觀點,也是旅游區(qū),吸引了大量沿黃群眾走近黃河,了解黃河,傳承弘揚黃河文化,進而保護黃河、反哺黃河。


兼顧黃河文化、生態(tài)、旅游、景觀等多功能開發(fā)

濱州黃河河務局打造國家水利風景區(qū)3 處,依托黃河生態(tài)長廊與打漁張閘群建成的打漁張森林公園被評為國家AAAA 景區(qū),小街灣生態(tài)園實現了景觀、生態(tài)、文化和工程的高度融合,成為市民親近自然、了解黃河的風景區(qū)。在黃河防洪工程建設管理中,濱州黃河致力于黃河防洪工程、水生態(tài)體系與黃河歷史文化的融合,展現了黃河防洪工程文化、生態(tài)、旅游的新功能。


打造多彩黃河風情旅游帶和文化體驗廊道

濱州市政府以智者智城文化品牌塑造為主線,構建了“10 年規(guī)劃+5 年方案+1 年要點”的制度體系,結合《濱州市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要點》,依托濱州市政府生態(tài)廊道、郊野公園建設以及黃河防洪工程文化資源一體化推進黃河文化旅游融合發(fā)展。其中,鄒平梯子壩黃河文化主題園等4處“山東黃河文化建設示范點”,與濱城黃河道旭古渡文化廣場等6 處“濱州黃河文化建設示范點”在大河兩岸串珠成鏈,形成“十點一體”的黃河文化風景廊道。


黃河文化與水工程建設融合發(fā)展存在問題

缺少統(tǒng)一的系統(tǒng)規(guī)劃

受黃河行業(yè)性、區(qū)域性的制約,以及近年來地方政府大力推進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的影響,黃河文化建設存在重復性問題,建設成果呈現散的態(tài)勢,影響了黃河文化建設的多元發(fā)展。各級各地政府針對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出臺了一系列規(guī)劃,但是缺少水文化與水工程融合建設指導性文件,缺少統(tǒng)一的系統(tǒng)規(guī)劃。


全域融合不足

黃河沿線多處郊野公園等文化體驗廊道建設將黃河文化融入各項工程及景觀建設中,但目前黃河文化建設的形式主要局限于“文化+工程”的模式,全域融合不足。


品牌影響力不足

黃河治理文化的宣傳目前主要在流域機構推動,以水利系統(tǒng)內媒體矩陣宣傳為主,各類文藝精品的打造也聚焦在系統(tǒng)內媒體、活動、比賽展示,受眾覆蓋面不足,品牌影響力不足。


黃河文化與水工程建設融合發(fā)展建議

制定發(fā)展規(guī)劃,強化資源優(yōu)勢

黃河研究是一個社會性的課題,要協調統(tǒng)一各方力量,精心研究制定黃河文化建設中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制定運行“政府主導、市場運營、流域協作、共建共享”的黃河文化運行機制,立足黃河,站位流域,聚焦亮點特色,將水生態(tài)、水景觀、水文化、水科普融入水工程,通過涉水文化的包裝展示,實現工程區(qū)域內的水文化融合,強化資源優(yōu)勢。


完善遺產普查,保護傳承黃河文化遺產

黃河濱州段內,白龍灣等15 個險工及道旭古渡口均為百年以上水文化遺產,目前對此類文化遺產的保護和資料的留存不足,要進行搶救性挖掘,對古堤防、古灌區(qū)、古渡口等水文化遺產和蘊含豐富文化價值的水工建筑物開展普查和保護管理,完善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和價值評估標準體系,同時建立黃河工程與水文化數據庫,實現數據化、智能化管理。


深化區(qū)域融合,推進黃河文化多元化發(fā)展

與水工程建設融合,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需要黃河流域機構與地方政府的融合協作。一是繼續(xù)打造黃河文化與工程融合發(fā)展樣板,統(tǒng)籌黃河文化內涵與工程特色,提升工程承載力,豐富文化展現內容和形式,在生態(tài)建設、文化建設、景觀建設等方面,推動黃河文化全方位、全鏈條、全覆蓋呈現,賦能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fā)展。二是依托水利工程文化建設及周邊水生態(tài)環(huán)境,探索黃河文化與水工程融合發(fā)展多元化路徑,融入水情教育、防汛知識宣傳、黃河保護科普、區(qū)域民俗特色、休閑運動等功能,持續(xù)推動黃河工程功能提升,使黃河河道、堤防等各類工程成為宣傳陣地、休閑勝地。


構建黃河文化大宣傳格局,講好黃河故事

針對黃河文化與水工程融合建設成果,采取“線上+線下”同步、“政府+群眾”互動、“實體+云上”共建的方式,利用抖音、快手、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形成宣傳矩陣,探索“工程—文化—治河—生態(tài)”等多要素融合,構建黃河文化大宣傳格局,講好黃河故事。推動黃河文化與教育、公共服務、影視創(chuàng)作等深度融合,開發(fā)黃河文化主題研學活動,出版弘揚黃河文化的書籍刊物,制作一批視頻短片,向群眾提供了解黃河、親近黃河、保護黃河的平臺。


當前,在黃河文化與水工程建設融合發(fā)展方面,各地進行了許多探索和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要借鑒水工程與水文化有機融合案例先進經驗,以高度的文化自覺,不斷豐富水工程的文化內涵,做好黃河文化與水工程建設的融合文章,為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fā)展提供有力文化支撐。


本文來源:《黃河.黃土.黃種人》http://xwlcp.cn/w/xf/26540.html

網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