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其他論文 > 正文

公共圖書館志愿者服務問題

作者:許永安來源:《魅力中國》日期:2022-04-15人氣:2320

公共圖書館是公益性文化機構,其承載的文化性、知識性、公益性等系列特質,發(fā)揮著公共文化基本傳播的社會效應功能,可以促進公眾信息平等、教育平等的效果。志愿者,是在沒有報酬且自愿的情況下,基于道義、責任感等而自愿從事社會公益事業(yè)的個人或團體。公共圖書館和志愿者服務的有機結合,將為推動社會發(fā)展,促進社會和諧方面貢獻力量。

一、公共圖書館開展志愿服務的作用和意義

(一)為社會公眾參與志愿服務提供實踐平臺

公共圖書館開展文化志愿服務,不僅可以滿足圖書館各項業(yè)務的需求,同時也為社會公眾提供了社會實踐的機會,搭建了社會公眾參與文化志愿服務的平臺。志愿者在參與公共圖書館志愿服務的同時不僅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而且也在圖書館找到了自我價值的體現。尤其是志愿者群體中的主要力量——大學生志愿者,通過參與圖書館的志愿服務不僅充實了知識儲備、增強了社會實踐的經驗、提升了團隊合作的意識和能力,而且也通過志愿服務獲得了一定的學時積分,從而達到圖書館和志愿者雙贏的目的。

(二)緩解公共圖書館人員緊張的壓力

圖書館通過招納志愿者,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館員數量少這一不足,從另一層面上講,這一舉措也優(yōu)化了館內人員配置,并提高了館員的工作效率。近幾年來,公共圖書館開展了各類型閱讀推廣活動,滿足了社會公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在開展活動的同時,同樣也面臨著人員緊張的問題。因此,志愿者的加入為公共圖書館開展閱讀推廣活動以及基礎業(yè)務工作都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工作人員不足的壓力。同時,志愿者的加入也激發(fā)了館員的工作熱情,促進了公共圖書館高效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形成了館員與志愿服務相融合的多元化發(fā)展模式。

(三)提升公共圖書館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志愿者具有特殊的雙重身份,他們既是圖書館的志愿者,同時也是圖書館的服務對象。圖書館通過開展志愿服務既可以讓志愿者親身體驗圖書館館員日常工作的辛苦,了解圖書館每項業(yè)務開展的流程,又可以拉近讀者與館員之間的距離,更深一步的促進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同時,志愿者特殊的雙重身份也能夠讓志愿者在開展志愿服務的同時發(fā)現館員在讀者服務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了解到讀者對圖書館服務的建議和意見,并且有效地將這些意見或建議傳遞給館員,從而提升圖書館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

二、公共圖書館志愿者服務問題

(一)管理制度不完善

對于大多數公共圖書館而言,在志愿者管理方面缺乏一個良好的管理體制,缺乏制度約束,在管理上存在松懈、脫節(jié)、效率差等狀況;在工作安排方面臨時應對的現象相對明顯;志愿活動的開展缺少明確、具體的管理或者要求;與之配套的管理、培訓、激勵機制不健全、不完善,這樣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志愿者對圖書館的貢獻,為志愿者服務體系的運轉造成了阻礙,這也是目前公共圖書館志愿者服務發(fā)展速度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志愿者激勵措施不足,致使志愿者流失率高

志愿服務是社會個體自然人對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自愿行為,但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他們所具有的需求往往是精神方面的需求,即尊重需求或者自我實現需求,追求精神回報是志愿正應當的需求,因此志愿者的精神激勵需求是合理的、正當的,構建志愿者參與服務工作的激勵措施、保障機制必須要滿足、符合這種正常的心理本質特征。2019年之前我館的青少年志愿者實踐工作中,同學們的志愿服務工作結束后,由于沒有建立系統的志愿者檔案,沒有將志愿者服務信息納入全國的志愿者網站,導致同學們沒有成就感、榮譽感,大多在完成學校要求的實踐學習后便中斷了志愿服務,致使志愿者流失率高。析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志愿服務相關激勵機制或模式不健全所致。因此,要確保志愿者隊伍的相對穩(wěn)定性,必須要充分認識并考慮志愿者所處的環(huán)境、文化程度、職業(yè)、專業(yè)特長、社會經歷等因素,建立健全配套激勵機制,把握好志愿服務多樣性、動機性和靈活性,盡量滿足志愿者的個體需求,避免因缺乏針對性、激勵性的機制導致志愿者隊伍的波動和人才的流失。

(三)崗位設置的不合理

由于志愿者具有較高的流動性和有效工作時間的不確定性等因素,加上圖書館志愿者服務項目內容相對簡單平淡,志愿者們主要是負責圖書上架、排架整理、流通值班、書庫保潔等基礎性服務工作,在工作的分配安排上通常也是隨機分配到服務部門,而這些工作與志愿者個人的興趣或特長、專業(yè)無關,同時志愿者服務的項目因圖書館工作安排時常變動,需要經常順應新的服務內容。這種不合理的崗位設置將直接導致志愿者在服務過程中倦怠情緒的產生,在工作中不能充分展示個人的能力和特長,對于圖書館的而言,也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對志愿者進行培訓。

三、提升公共圖書館志愿者服務對策

(一)建立和完善志愿服務的保障機制

志愿者的管理水平直接影響志愿者在志愿服務中的價值觀、人生觀的體現。通過對志愿者招募的條件、服務內容、培訓形式、能力考核等制度的制定,形成《公共圖書館志愿者管理辦法》《圖書館志愿者實施細則》等規(guī)章制度,規(guī)范和健全公共圖書館志愿服務,促使志愿服務工作健康、有序、穩(wěn)步推進和開展,提高圖書館的服務效能。通過制定明確、規(guī)范的制度和細則,來規(guī)范志愿者管理的流程,形成科學、系統的志愿者相關管理機制,形成理論指導,明確志愿服務過程中各種突發(fā)情況的處理步驟與程序,進行志愿者合法權益的維護,才能保障志愿者服務工作長期、有效的開展,成為最大限度規(guī)范圖書館管理的有力保障。

(二)建立考評和激勵機制

完善的考評和激勵機制是志愿服務體系重要的保障和支撐。圖書館應結合本館的年度工作計劃和實際業(yè)務需求制訂科學、完善的志愿者服務考核制度,明確志愿者的職責并對其進行規(guī)范管理。同時圖書館還可定期組織開展有館員、志愿者、讀者共同參與的交流會,就志愿服務過程中發(fā)現的問題進行溝通交流,從而不斷完善服務質量,提高服務水平。志愿服務是公民利用個人業(yè)余時間,不計任何物質報酬為社會作出奉獻的行為。它體現出的“志愿性”“無償性”是傳遞愛心、傳播文明的一種社會實踐服務方式,但也應以適當形式給予精神激勵和表彰獎勵,以確保志愿服務隊伍中人員數量的相對穩(wěn)定及其具備高效能、高質量的服務能力。

(三)加強志愿者的崗前培訓

志愿者的服務質量和水平對公共圖書館服務效能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開展系統的崗前培訓不僅是公共圖書館志愿者服務體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向社會大眾傳播圖書館學的良好機會。首先需要了解公共圖書館的基本精神,圖書館是在什么樣的精神指引下,具備什么樣的資源、設施,可以為市民提供什么樣的、具有什么價值的服務。了解了這些問題,志愿者就會更清楚自己行為的意義,可以更好滿足有需求的讀者。此外,圖書館還要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培訓內容,通過必要的崗前業(yè)務培訓,讓每一位志愿者掌握和了解圖書館基本理論知識、服務禮儀、服務規(guī)范和業(yè)務技能等。同時根據每位志愿者的特長合理分配崗位,使每一位志愿者都能夠發(fā)揮自身的特長與優(yōu)勢,并明確每一位志愿者的工作內容,使之在最短時間內熟悉并掌握自己所在崗位的管理制度、工作任務、業(yè)務流程,避免倉促上崗而帶來的隱患,從而提升服務效率。

(四)加強志愿服務宣傳力度

公共圖書館在招募志愿者前需明確志愿服務的內容、所需的人數。在招募的過程中,除了通過在館內擺放志愿招募的宣傳資料和海報外,還應充分利用網站、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等網絡媒體進行宣傳和招募,擴大了圖書館志愿服務宣傳的輻射范圍,充分調動社會公眾參與圖書館志愿服務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營造全民參與的良好氛圍,從而吸引更多的愛心人士走進圖書館參與志愿服務。此外,圖書館也要主動深入單位、高校、社區(qū)等機構有針對性地開展志愿者的招募工作,擴大志愿者招募宣傳工作的力度,從而吸納社會團體、機關學校等有一定經驗的志愿服務團體加入到圖書館的志愿服務中來,從而提升圖書館志愿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四、結語

總而言之,志愿者服務是讀者活動的有力支撐,在圖書館服務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公共圖書館應充分重視志愿服務工作的建設和推進,利用志愿者的知識和技能開展各種服務與活動,通過提高志愿者的服務水平和工作效能的提升,不斷實現志愿者個人自身價值,更好的推動公共圖書館志愿服務的飛速發(fā)展。


本文來源:《魅力中國》:http://xwlcp.cn/w/wy/25805.html

網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