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教育論文 > 正文

obe理念下高職美術教育專業(yè)《中外美術史及作品賞析》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

作者:喬煒來源:《新美域》日期:2025-03-28人氣:28

obe理念作為一種以社會職業(yè)需求為前提注重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教育理念,已逐漸成為高課程改革的主流方向。該理念主張以學生的預期學習成果為導向,反向組織教學內容,正向實施教學活動并持續(xù)改進教學評估。obe理念這種基于產出導向的教育模式,對高職美術教育專業(yè)的教學改革具有重要指導作用。2017年教育部印發(fā)《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yè)認證實施辦法(暫行),師范專業(yè)認證中也充分體現(xiàn)obe理念,符合新時代背景下的人才培養(yǎng)要求。

本文以obe理念下的高職美術教育專業(yè)(三年制專科)的《中外美術史及作品賞析》課程為例,聚焦師與生、教與學、課內與課外三個關鍵要素,探索“師生雙實踐 教學兩循環(huán)”的教學模式。課程結合小學美術教學工作和學生的學情,改變以往理論性知識傳授為理實一體化教學,在教學中引入了小學美術和校外兒童美術教學案例,結合師生校內外實踐環(huán)節(jié),形成共生共享基礎上互相影響的教與學雙邊循環(huán)。

一、課程背景

《中外美術史及作品賞析》是高職美術教育專業(yè)的核心課程,其教學效果將影響學生在未來的全面發(fā)展,同時也關系到他們未來工作中的學生對美術作品、美術文化現(xiàn)象的觀察力與理解水平。本課結合當前美術教育發(fā)展,以obe理念為導向,對接教育部《小學教育專業(yè)師范生教師職業(yè)能力標準(試行)》、《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版》等國家職業(yè)標準和課程標準,從美術教育專業(yè)崗位核心能力出發(fā),以美術史和美術作品學習為主線構建課程體系,結合小學美術教育和校外兒童美術教育,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以信息化教學為載體實施教學。

(一)基于調研 調整方向

經過調研,目前小學美術教學中,涉及中外美術作品較多,以人教版小學美術12冊課本為例,相關作品圖片多達400余幅,涵蓋“欣賞?評述”“造型?表現(xiàn)”“設計?應用"和“綜合?探索”四個領域;校外兒童美術教學中,以中外美術作品為資源的美術活動更加豐富多樣。通過企業(yè)調研與專家座談,重新修訂了人才培養(yǎng)方案,更準確對接基礎美術教育

(二)對接需求 確定目標

根據美術教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結合用人單位實際需求,以及當前小學美術教育和校外兒童美術教育的發(fā)展,修訂了課程標準,調整了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1.教學內容

由單一的美術史和賞析知識融入以中外美術作品為資源的兒童美術知識,豐富了教學內容,更精準有效銜接當前小學美術教育與校外兒童美術教育。

(三)根據學情 制定策略

通過調研,了解學生對中外美術作品興趣較,具有較強的求知愿望,信息化接受程度較高,有初步的美術欣賞基礎。但對于中外美術史知識缺乏系統(tǒng)深入了解,對中外美術作品在兒童美術教學中如何運用也缺乏了解,需要在課程中加以引導。根據學生的學情并結合2022版《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中堅持以美育人、重視藝術體驗、突出課程綜合的課程理念,制定了“精選教學內容、信息化教學、任務驅動與項目化等多種教學方式并行”的教學策略。

二、敎學實施

(一)總體安排

根據國家專業(yè)教學標準、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和課程標準,結合教師資格證考試,以行業(yè)需求結合學情分析,參考國家《職業(yè)學校教師企業(yè)實踐規(guī)定》及學?!?/span>“雙師型”教師認定和管理辦法(試行)》等文件對教師的企業(yè)一線實踐要求,開展課程重構,形成“師生雙實踐,教學兩循環(huán)”整體教學模式。

1.師生雙實踐

課程中根據obe的教學理念,除了在教學中引入小學實際教學任務和兒童美術教學案例,結合校外實踐環(huán)節(jié),有效解決美術史課程欠缺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進而使教學達到“學以致用”。

(1)學生校外實踐不但包括參觀博物館美術館等公共美術機構、進行歷史文化遺跡考察等,還將小學實習見習支教、小學藝術節(jié)美術比賽等各類美術活動和社團課、寒暑假三下鄉(xiāng)、社區(qū)送教、兒童美術培訓機構兼職等都納入這一實踐環(huán)節(jié),讓教學實踐更加靈活多樣,達到“教學做合一”,從而使學生真正具備教學能力,提升教學效果。

2教師也進行多種形式的校外實踐,不但參與和指導學生實踐活動,也走進小學美術教育現(xiàn)場,貼近兒童美術教育實際,參加小學和校外美術培訓機構等美術教育活動,與小學一線專家、教師和校外培訓機構教師定期交流,有助于獲得最新小學美術教育和校外兒童美術教育發(fā)展情況,也有效地把高校教師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進行整合,有效地增進了高校教師的實踐性內容知識和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

“師”“生”雙實踐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師的教學成效,推動了課程建設的發(fā)展,也促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有助于提升雙師型隊伍建設,實現(xiàn)內涵式發(fā)展。

2.教學兩循環(huán)

學習是教師與學生態(tài)統(tǒng)一的過程,也是在共生共享的基礎上互相影響的的雙邊循環(huán)。

1學生校內學習后,通過校外實踐將知識內化并獲得能力提升,同時在實踐中的思考,會促使學生在學習時更有目的性和針對性去探求新知識,讓教育理論與實踐之間生成一種不斷促進的良性循環(huán),提升學習效果。

2教師校內教學和研究活動中的思考,通過校外實踐獲得啟示和幫助,同時實踐中的思考和研究,會使教師在教學中更有方向性和目的性,從而提升教學能力、科研能力和實踐教學指導能力, 形成良性循環(huán)。

“教”“學”兩循環(huán)在培養(yǎng)實用型美術教育人材的同時,也促進了雙師型教師成長和美術教育專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

(二)實施過程

根據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結合學生認知習慣和學習特點,深挖思政元素,按照“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實施教學,形成課前+課中+課后+校外實踐的“四階”教學環(huán)節(jié)。課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引出當學習任務,利用網絡平臺采用信息化教學,在課中以問題為導向,根據學生已有知識靈活調整指導策略,層層遞進的解決重點、突破難點。課程采用任務驅動、體驗式等教學方法,引入實際的小學美術和兒童美術教學案例為學習案例,將obe理念貫穿教學始終。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及思政點

課前

預習

學習通平臺發(fā)布預習內容

觀看課程進行預習

初步了解背景知識和學習內容,激發(fā)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熱愛,樹立文化自信

課中

導入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知

感受作品

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

知識新授

1.展示本次學習內容

2.發(fā)布學習任務單

3.結合畫面講解作品藝術特色

互動問答

識記、理解作品

通過多媒體營造生動的教學情境,多角度調動學生的感官反應

引導學生對照作品進行欣賞和分析,增強民族自豪感

內化練習

1.展示畫家及作品

2.對學生的賞析進行評價

1.學生分組賞析美術作品上臺展示

2.學生線上投票進行展示評價

引導學生復習并運用費德門的敘述、形式分析、解釋、評價四步欣賞法,達成學習的遷移;通過內化練習解決教學內容中的重點,突破難點

歸納小結

讓學生在歸納的基礎上總結藝術特色

思考回答

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概括,通過學習增強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學以致用

1.展示小學美術或校外兒童美術實際教學案例

2.評價學生的分析總結

分析總結美術作品在“欣賞?評述“造型?表現(xiàn)”“設計?應用“綜合?探索”四個領域的應用形式和方法

基于obe教育理念引導學生關注分析本課知識在未來工作中的運用,激發(fā)學生職業(yè)探索意識,培養(yǎng)學生職業(yè)認同感,樹立在未來工作中自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職業(yè)目標和責任意識

總結提升

1.對本節(jié)知識點進行提問

2.在學生回顧的基礎上進行總結

回顧教學流程,理解識記

回顧教學流程,夯實重點知識

課后

作業(yè)

1.賞析本課美術作品

2.對賞析的作品進行兒童美術活動設計實踐

學習通平臺拓展學習本節(jié)內容相關的經典美術作品,并思考與兒童美術活動的結合點

以感知、理解、創(chuàng)造的綜合方式學習視覺形象,深化和內化本節(jié)知識,提升職業(yè)素養(yǎng)和技能運用能力

評價

在傳統(tǒng)評價的基礎上,借助學習平臺等信息化手段,采用自評、互評、師評的方式進行評價

實現(xiàn)評價的過程性、全面性

校外

實踐

1.以附屬小學和附屬幼兒園等數(shù)十所教學聯(lián)盟單位為教學見習實習基地

2.與多所美術輔導機構合作,進行教學實踐

3.為小學提供課后延時美術課程服務,為課程教學成果轉化平臺

4.假期三下鄉(xiāng)、社區(qū)送教、見習實習支教

5.參觀博物館美術館等公共美術機構、進行歷史文化遺跡考察

通過校外實踐,達到理實一體,知行合一

1.信息技術運用,助力教學實施。

課程中借助“學習通”信息化平臺、騰訊會議、QQ群、微信群等多種方式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信息化技術應用為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提供有利幫助,通過網絡實時授課與網絡資源共建,助力教學實施。

2.考核評價

在協(xié)同育人的背景下,評價方式將在改變傳統(tǒng)評價的基礎上,強調評價主體不僅要包括教師,還應包括學生。在傳統(tǒng)評價的基礎上,借助學習平臺、錄屏工具等信息化手段,在課前、課中、課后全程對學生個體及小組合作學習行為予以評價。體現(xiàn)了評價的過程性、全面性。

3.課程思政

以立德樹人為出發(fā)點,系統(tǒng)梳理美術史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在課程中融入紅色文化、民族文化、愛國情懷、教育情懷等思政教育理念,使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yè)教育融為一體,將知識學習、能力發(fā)展和品德養(yǎng)成相結合,有機開展養(yǎng)成教育,并通過校外實踐的實施助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

三、實施成效

(一)通過學習,學生積極參與校外實踐,學習目標達成度更高,學習效果更好。

通過教學改革,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踐環(huán)節(jié)的引入,讓學生美術作品為兒童美術課程資源的方法有了更加清晰與直觀的理解,提升了教學能力,積累了為人師的自信心與成就感,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課程有效提高了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為培養(yǎng)實用型美術教育人材提供了參考。

(二)教師的實踐環(huán)節(jié)促進教師的教學思考,提高教師的專業(yè)實踐指導能力,也提升了教師的科研能力。

教師到一線實踐,不但獲得更豐富的教學內容、了教學資源、完善了教學環(huán)節(jié),還有效地增進了高校教師的實踐性知識,提高了教師解決實踐教學問題的能力,促進雙師型教師成長。

四、探討與思考

(一)創(chuàng)新

1.obe理念為導向,結合高職美術教育專業(yè)工作實際和學情特點,改變以往理論性知識傳授為理實一體化教學,引入豐富生動的教學實踐,讓課程更加立體化,拓展了教學內容完善了課程體系。

2.將教師和學生的校外實踐納入到課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在教學中實現(xiàn)師生共同實踐,共同促進共生共長。

3.高職美術教育專業(yè)的師生校外實踐教學進行了新探索,為學校校企合作提供了新參考。

(二)反思

1.師生實踐活動還可以繼續(xù)拓展和完善。例如參與校內第二課堂,教師主講學生教,增加學生的教學實踐經驗;與博物館、美術館、旅行社等機構共同開展術教育普及活動,參與兒童美術研學活動,提高教學實踐能力,提升教師教學科研水平。

2.此教學模式還需要得到學校主管部門的支持,校外實踐還需自上而下的建立組織、制度、師資、資源等保障體系,建成自主協(xié)同、相互配合良性運轉的教育生態(tài)系統(tǒng),才能切實有效促進提高教學實踐效果,完善課程體系。

高職美術教育專業(yè)(三年制??疲┑摹吨型饷佬g史及作品賞析》課程教學基于obe教育理念,圍繞培養(yǎng)學生的未來職業(yè)適應力,梯次設計、組織教學內容;對標課程標準開展教、學、評活動;利用信息化教學,組織小組合作探究活動,開展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終生學習意識和能力;將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嵌入教學過程中,達成了預定的學科育人目標,形成了“師生雙實踐 教學兩循環(huán)”的教學模式。教學無定法,隨著課程改革的繼續(xù)推進和深化,對《中外美術史及作品賞析》課程的完善、拓展和研究將一直在路上。


文章來源:  《新美域》   http://xwlcp.cn/w/qk/29468.html

網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